当前位置:板报学习网-家庭知识-当前文章
丁磊谈沉迷手机,孩子沉迷手机,宝妈的15条家规超有用
2019-07-31 10:58:44 文来自/丁磊谈沉迷手机
有人说,在现代家庭里,主角有三个:家长、孩子、还有手机。
大家有没发现,自从有了手机之后,原本朝气满满的少年,竟一言不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手机。
其实也不能全怪孩子,成人尚且对手机没有抵抗力,更何况心智不成熟的孩子。
有些孩子沉迷于手机,源头还在父母那里。许多家长现在回到家,在孩子面前不停地玩手机,无形之中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还有一方面原因,许多家长用手机来取悦孩子,孩子皮闹了,就扔给他一部手机,瞬间世界安静了。
时间久了,孩子沉迷于其中,为玩手机游戏说谎欺骗父母老师的大有人在,这时候父母也才开始意识到手机的危害。
很多父母为此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是没收手机,都没多大作用。孩子沉迷于手机,成为了众多家长的一大难题。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美国妈妈解决手机难题的心得。
这位美国母亲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定下了15条使用手机的规定,值得所有家长思考!
这15条家规,不仅仅适用于孩子使用手机,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教育理念,更值得我们学习。
亲爱的儿子:
你是一个优秀、有责任心的13岁男孩,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接受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得遵守一些规章制度。
请把下面的使用合约从头至尾读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年轻人,从而能够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没能遵守下列约定,我将终止你对这部手机的所有权。
第一条:这是我的手机,我花钱买的。但我愿意借给你使用,你是不是应该对我心怀感激?
解读:这是财产权问题。
在西方国家,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和孩子无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父母给孩子买东西,所有权仍然属于父母,孩子应该感恩。
而中国传统的家庭观认为:父母、子女是一体的。久而久之,中国子女就会有这样一个思维定性:父母的财产都是我的。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把父母的财产理所当然的视为自己所有?
下面的回答形形色色,有人说这是父母自己说的,还有人说不给我的话我是不会养他们的之类。
所以长久以来,我们的孩子,认为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理所应当,很多孩子都缺乏感恩心理。
第二条:我要知道手机密码。
解读:这是知情权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信息泥沙俱下,小孩子缺乏辨别能力,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所以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手机密码,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防患于未然。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权。没错,但孩子在未成年阶段,隐私权要小于知情权。
第三条:如果电话响了,就接。它只是一个电话,学会用正确的态度讲电话。如果屏幕上显示“妈妈”和“爸爸”的来电,永远不能忽视不接,并且要记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解读:这是礼貌与安全问题。
手机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其中涉及了很多社交礼仪。别人打电话一定要接(即使当时有事没法接,事后也要给对方回电话),这是一种素养。
对于父母的电话,孩子们更不能不接。有时候父母担心孩子在外的安全,会打电话询问,此时孩子不能故意不接电话。
第四条:每天晚上7:30(周末9:00)准时把手机交给父母。它会在晚上被关闭,并在早上7:30再次开启。当你想打别人的住宅电话,又不希望对方的家长接听,那么也不要用手机打或者发短信去。仔细聆听并尊重其他家庭,因为我们也希望能得到同样的尊重。
解读:要尊重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别人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对方,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
第五条:手机不能带去学校。和你那些手机短信里的朋友好好当面交谈吧。这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学校早放,郊游和课外活动的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读:不能让手机影响学习。
小孩子自制力较差,大多数孩子拿到手机就属于完全沦陷型。
对手机中的各种各样信息又都缺乏准确的甄别能力,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
而且在学校有同学,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总比一个人抱着手机好。
如果有事要和同学商量,与其发信息还不如当面交流,语言比文字的沟通效果更好。
第六条:如果它落入马桶,摔破在地上,或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你将负责更换或修理。请通过修剪草坪,帮人看娃,私存一些生日收到的钱来解决维修费用。手机总会有要修理的一天,你应该有所准备。
解读:这涉及到责任意识、劳动获取报酬的问题。
我们从小就知道损坏公物要赔偿,其实,损坏家里的东西也要赔偿。孩子造成了财务损失,要通过自己劳动挣钱补偿。
比如里根总统小时候由于违规燃放炮竹被警察罚款,就是父母借给了他罚金,11岁的他打了半年工才还清了父亲的钱。
中国大多数孩子犯错,基本都是家长买单,相比较之下,国外的做法更具有教育意义。
第七条:不要使用手机来欺骗或愚弄别人。不涉及伤害他人交谈。不熟悉的人可以先做朋友,不要轻易的掏心掏肺。
解读:做人要诚实善良。
如果孩子从小就喜欢给别人发这样的信息,时间长了,对孩子人格养成都会有影响。
第八条:如果你不愿意当面说的话,同样不要通过短消息、电子邮件或者打电话说。
解读:直接沟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要勇敢面对,不要回避。
能当面沟通最好当面沟通,毕竟有时候文字不能正确反映当事人的情绪以及面部表情等,容易造成误会。
而且直接沟通有利于培养孩子敢于直面问题的意识。
第九条:在公众场合:关机,至少静音。特别是在餐厅、电影院,或与人讲话时。你是不是一个粗鲁的人,不能让手机改变这一点。
解读:这是公众场合的礼仪问题。
在公众场所不能影响别人,这是基本的礼仪和修养,手机的使用只是一个侧面。
想想,当你想安安静静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时候,当你在图书馆正在思考一道问题刚刚找到头绪的时候,如果别人的手机铃声旁若无人地响起,你的心情又是怎样呢?
在需要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吧。你手指的一小步,可能就是人际关系的一大步。
第十条:不要发送或接收你的私处或其他任何人的隐私部位的照片。别笑,尽管你觉得自己够聪明,但总有一天,你会受到诱惑。这是危险的,可能会毁了你十几岁、大学和成年以后的生活。这始终是一个坏主意。无边无际的网络空间比你更强大。所以,覆水难收,包括一个坏名声。
解读:告诉孩子黄毒的危害。
第十一条:不要拍摄数不胜数的照片和录像,你没有必要用手机记录一切。全身心的去感受生活,这些影像将被储存在你永恒的记忆里。
解读: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
我们总以为拍下来的风景就是拥有,总以为收藏了文章就等于自己阅读,其实不然。
用心去感受比随手一拍的印象更深刻。
第十二条:偶尔把手机留在家里,然后放心的出门去。它不是活的也不是你的延伸,没有手机你也会过的很好。
解读:不要被手机绑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倘若出门遗忘手机,会感觉到严重的“不安全感”。
现在流行一句话“出门什么都可以忘记带,但是千万不能不带手机。”很多人出门发现没带手机就会焦虑,甚至没法好好工作等等。
最近,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学者进行了一番研究,发现如果人们和iPhone分离,将带来严重的精神焦虑,影响心跳等生理指标,并影响自己的认知能力。
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对我们的影响这么大。
第十三条:用手机时不时玩点文字游戏、拼图或脑筋急转弯游戏。
解读:寓教于乐。
娱乐是人的天性,手机具有娱乐功能,在娱乐的同时,能够对智力有帮助,可以两全其美。
这样的理念,同样可以用到其他方面。
第十四条:用你的双眼看世界。观察你周围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瞭望窗外的景色、倾听鸟儿的叫声、散散步、跟人聊聊天、发发呆,而不用上谷歌搜索(国内就是百度了)。
解读:不要当低头族。
除了手机充耳不闻,眼睛无视,这真是病。
上天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它来发现生活的美好,当你抬起头,看看天空时,你会发现原来生活这么美。
第十五条:你一定也会有不能善用手机的时侯。我会把手机收回。然后,让我们坐下来谈一谈我们遇到的问题。让我们一起重新开始,我将永远站在你这边,一同从经验中学习、改进。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解读:契约意识和家庭意识。
有人说,西方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契约意识。但丑话说到前面,确实能为有的事处理省去很多麻烦。
同时,西方人同样注重家庭,一家人在一起,我们共同成长,中外皆同。
这封信不仅仅是一个母亲约束孩子使用手机的宝典,更反映出了一位母亲完整的教育理念。
其实别说孩子了,就说我们大人,现在大部分人都把时间花在了用手机聊微信、刷朋友圈、刷微博、打游戏等上面。
我们总是过度的关注他人的生活状态和外面的资讯,却没有留意到自己的身边正在悄悄失去更多宝贵的东西。
当我们低头玩手机的时候,你是否发现今天自己的另一半心情不好,你们有多久没坐下来好好聊聊天了。
每天临睡前,各自抱着手机聊天,虽同床,彼此却越来越无话可聊,夜晚只剩一室安静。
当我们玩手机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今天孩子回来不高兴?或者知不知道孩子有多希望父母能陪在自己身边,可是有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孩子。有没有发现,孩子正在和我们疏远。
本文地址:https://m.banbaoedu.com/jiajiao/3931.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教育网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教育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相关推荐
-
80%教育机构制定的目标,正在毁掉校区的未来
机构要获得快速发展,沉下心来制定出合理的目标很重要,在该做好口碑的时候,就不要先急于扩大校区,根据校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当有不同的目标。 慢下来,把校区最核心的师资水平提升上来,可能招生的效果稍微来…
2020-08-293622 -
骗子冒充班主任混进家长群收费,桂林10多名家长被骗
桂林热点资讯【骗子冒充班主任混进家长群收费,桂林10多名家长被骗】8月17日,在桂林全州一个家校联系群里,有人用班主任蒋老师一样的微信名和头像在群里发通知,要求家长缴纳资料费194元,10多名家长将红包发到群…
2020-08-294087 -
“伪造清华录取”牵出制假黑产,每个隐秘角落都不能放过
正是这样的荒唐之举,才使得假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地下交易,露出冰山一角。用假高校录取通知书伪造身份,进行诈骗等犯罪。也期望更多地方的警方,都能主动作为,重视每一个违法线索,对每一份假高校录取通知书追根溯源,让违法…
2020-08-293744 -
教室的设计如何影响孩子的学习?14位医学和教育专家这样说……
当然,老师会安排课程和活动,但学生可以通过游戏进行学习并自己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游戏治疗师,从我的角度看待空间,如果这个空间是温暖的,吸引人的,并且在孩子之间建立联系,那么这将有助于学习,因为他们在这里…
2020-08-293911 -
北师大副校长陈丽:互联网已成为教育的第三空间
传统的学习是在物理空间和社会关系空间的共同支撑下进行的,而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学习教学空间与以前的两空间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性,并对我们学习教学的组织体系、教学流程,人才培养流程与方式,都将产生变革性的…
2020-08-213914
最新资讯
-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20年广东省普通本科招生工作顺利完成
从录取结果上看,2020年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省文科录取投档分为479分 ,高出广东省本科线49分 ,最低排位59211名;最高分520分,高出省控线90分,最高排位28923名。从投档情况看,中山大学新华学…
2020-08-294033 -
女生收到清华通知书说“考砸了” 网友惊呆:学霸的世界我不懂
矫欣宇说她的目标是考上北京大学,“但是考砸了,没有上成” 矫欣宇展示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向学弟学妹送去了备考祝福 贵州兴义市第八中学的一位女生,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于是她邀请班主任和…
2020-08-295572 -
快讯!海南发布部分中招提前批投档分数线
今天,省考试局公布中招提前批实验班全省指标和本地计划投档分数线以及国际班投档分数线。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实验班面向全省投档分数线为751分,国际班为707分。 此外,海南中学中英班投档分数线为65…
2020-08-295351 -
“悦纳”教育无处不在 长江东路小学亲子课程助力学生成长
自暑假开始学校少先大队部为每一位学生发放了“快乐暑假实践手册”。长江东路小学通过系列特色主题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在心理品质、生活意志、家庭氛围上多方面与家庭学习形成合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成长环境,为新学期顺利…
2020-08-295309 -
2020新东方“烛光行动”启动 大咖直播课助力乡村教师成长
8月19日下午,新东方学习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面向乡村教师和公众直播开讲,就“人生选择和成长发展”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激励乡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树立远大志向,惜时奋进,达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 …
2020-08-2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