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板报学习网-高中知识-当前文章

趁暑假让更多小朋友参与垃圾分类养成习惯

2019-08-04 06:45:44    文来自/江苏省如皋市 2361

导读:本文是来自江苏省如皋市的网友投稿,由 幼儿园园长述职报告 编辑发布关于趁暑假让更多小朋友参与垃圾分类养成习惯的内容介绍

  人们常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其实,有些事真正“经过”了,就会觉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譬如垃圾分类。

  沪上垃圾分类新政已经“满月”,市民的参与热情持续高涨,小区环境也不断改善。遥想实施之初,很多人都对上海能否做好垃圾分类表示怀疑。现在回头来看,当初的种种调侃与质疑,被证明完全想多了。 

  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上海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在悄然转变。外卖平台上,无需餐具订单与日俱增;居民区内,垃圾分类的准确率越来越高。环保志愿者的工作也在变得更加轻松和省心……短短一个月,垃圾分类就给上海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的。 

  垃圾分类的意义无需赘言。然而,由于细致入微的分类方式挑战了长期养成的行为习惯,一些人不免心存疑虑。就推动垃圾分类而言,“分类指南”和“奖惩条例”只是辅助手段,关键在于培养自觉自愿的分类习惯。只有养成分类的习惯,才能提高相应的能力和素质;只要做到“习惯成自然”,看起来繁琐的分类过程,也可以使人乐在其中。 

  提起培养习惯,“从娃娃抓起”无疑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案。暑期以来,上海多个小区的分类投放点迎来了“小小志愿者”。无论社区还是学校,都在鼓励小朋友进行更多分类实践。 

  对于小朋友来说,参与垃圾分类不仅是一项家务劳动,也不失为一种社交方式——小区里的孩子们可以互动交流,这本身就是一项其乐融融的社会实践。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垃圾分类,家长可以享受饶有趣味的“亲子时光”,可以通过孩子间的互动增加邻里交往,何乐而不为?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留给孩子的终身财富。对于孩子而言,身体力行的实践往往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具体实践中,他们更容易学习知识、享受乐趣,长期培养的良好习惯能使他们受益终身。对于社会管理而言,当良好的个人习惯成为国民行为准则,整个社会的面貌都将焕然一新。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的提升就是良好习惯不断累加的过程。培养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必然意味着要实施自我管理,为了公共利益而约束个人行为,由此展现的公共意识,正是现代社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地址:https://m.banbaoedu.com/zhuangyuan/4055.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教育网幼儿园园长述职报告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教育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评论

相关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