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板报学习网-初中知识-当前文章

天津市耀华中学:“名校+”工程 使名校和“+校”共生共赢

2019-05-27 18:32:26    文来自/天津市耀华中学 1407

导读:而随着“名校+”工程的实施,分校与本部的深度融合,分校校园基础建设、设施设备的逐渐完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逐步形成和师资力量的不断更新、补充,这种现象早已得到遏制,大量学生回归,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分校也已然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昔日,西安大学南路小学分校学区内学生大量流失,周边的家长都不愿让孩子选择这所学校。而随着“名校+”工程的实施,分校与本部的深度融合,分校校园基础建设、设施设备的逐渐完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逐步形成和师资力量的不断更新、补充,这种现象早已得到遏制,大量学生回归,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分校也已然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一长多校”

是提升“+校”最好的模式

‘名校+’办学模式有几种,我们采用的是‘一长多校’的办学模式,‘一长多校’是最直接的,也是效果最好的。因为两校是同一个校长,所以我们的办学理念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障碍,这样也有利于我们更好、更快地发展,且能快速地产生效果。”采访中,西安大学南路小学校长李茵说。

据李校长介绍,自从“名校+”教育联合体实施以来,作为校长,她针对分校的实际校情,尤其是教师队伍的成长,采取了多种具有针对性地措施,助力“+校”教师的成长。

菜单式交流学校以菜单形式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然后根据分校所需通过交流提升的学科,由本部统一向分校调配优秀教师交流,两个校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共创。

日常教研统一行动本部的6个名师工作室,教研室全力引领,各学科教研组和分校各学科教研组无缝对接,精准培养。

“手骨头”梯队培养一个标准,统一培训,统一练兵。一个标准下的统一练兵,让分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跃上高平台,每年的教学能手、骨干、学科带头人人数显著增加。

李校长谈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两校统一步调、统一内容、统一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两校管理人员互通有无,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虽然都是统一行动,但是两校在同一个大的教育理念下,采用的也是“和而不同”的教育方式,针对分校的校情,开展适合他们的各种活动和具有针对性的教师研修内容,使得“+校”得到快速成长。

李校长补充说:“自从‘名校+’工程实施以来,我们为‘+校’派出的教师无一是临聘的,且派的都是骨干教师,希望我们的‘+校’成长起来后,还可以帮扶其他学校,让“+校”有自我发展的空间。”

希望给选派交流教师

制定激励政策

采访中李校长谈到,教师交流是“名校+”工程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李校长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增加名校教师的编制。目前名校的骨干教师有限,如果为名校增加教师编制,那么,可以使名校有更多的骨干教师可以选派到“+校”;第二,以激励政策提升名校教师的积极性。希望给交流的老师一些荣誉或薪资方面的支撑,这样选派的老师积极性会更高;第三,加大力度改善名校的环境。名校大多有较长的办学历史,硬件条件急待更新,虽然近年来政府也投入不少,但环境基础缺口较多,仍需不断提升;第四,为名校提供更高层次的专家引领。名校不仅要培养名师,也要培养专家,这就需要有更高层次的专家予以引领。

最后,李校长强调,“名校+”工程是现阶段解决校际差异比较好的一个方法,也实实在在解决了一些校际差异。在名校帮扶“+校”的过程中,“+校”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名校+”工程的实施,不但成就了“+校”,也提升了名校,“名校+”工程,真正实现共生共赢!(3月19日 西安晚报 12版)


本文地址:https://m.banbaoedu.com/zhongxue/1576.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教育网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教育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评论

相关推荐

最新资讯